article.txt

在本作的开头,那封信里其实介绍的是几大原则,而感觉原则是其中最庞大最重要的一个,所以特地单独分出一个章节进行介绍。所谓感觉原则就是个人要意识到一个客观现实,那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和体验都是建立在感觉上的,跟真正的客观现实其实相差非常远。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很多治疗师都会用的一个方法是让人去想象,如果你有一个亿会是什么感觉,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啊,我并没有一个亿。然而那不是问题。于是换个方法问,一个亿每个月大概有多少利息,他们会说,大概是一万。提问,每个月能有至少一万的生活费是怎样一种感觉,他们会说,嗯,似乎还不错。这时候,他们就算是接近了体验这种感觉的阶段了。要再逼真一点,邀请他们仔细想象,如果钱不是问题,他们会选择过怎样的生活,一开始他们都说,要荣华富贵,买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用具,最好的住所,还要有很多人照顾他们。

十分有趣的是,如果这种想象力继续进行下去,他们就会开始觉得。不对,我要的不是这种生活,我把自己丢进了骄奢淫逸的泥潭,而这在他内心深处是反抗的,于是,他们开始说,我想去帮助别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非正义,我要去匡扶正义。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苦难,我要去拯救我的同胞。这种转变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他们已经确实对荣华富贵进行了充分体验并且开始得出新结论, 第二,人的本能里有帮助他人来发挥自身价值的特性。这种人性是非常可贵的。再深究一点,基于我们已经发现的两个信息点,可以得出结论,发挥这种人性的光辉需要以物质作为基础,不然人的斗志会停留在为物质奋斗的表面层次。

上一章我们学会了怎样想象,这一章我们要学会怎样真的想象。这就像是用屏幕玩游戏和用虚拟现实甚至脑机接口玩游戏的比较一样。

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思想引导,我们在普通人身上挖掘出了神性和人性,这能说明很多问题。中国有古话叫我思仁则斯仁至矣,佛家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在《浮士德》中,浮士德一生受到魔鬼的诱导,眼看马上灵魂要堕入地狱,他随即反悔,懊恼,对自己进行了批判,上帝让他上了天堂。这些说法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为什么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因为最根本的转变,就是思想上的转变。

想象力构想出一个东西的时候,人就已经在体验它了。这就是为什么想象力对未来具有塑造作用。人的思维里存在许多前提条件和固定思维。这些固定思维就会塑造下一步的未来。一个人如果很满足于荣华富贵有权有势的白日梦,说明他还没有真正体验和沉浸进入这个想象。一旦他完成了这个过程,我们才可以说,想象力已经到位了。这时候人就会觉得,不满足于目前所得到的,还有什么可以继续往前推进的,于是就产生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愿望。

所谓 master feeling 就是说感觉才是主宰,是最主要的东西,人花钱是花个感觉,撑场面是撑个感觉。这样的花,对于那些比较钻牛角尖的人来说,紧张情绪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他们可以随时拥有这种感觉,而不需要拥有某个事物。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一个亿,他可以获得具有一个亿的感觉。当一个人还没有一个亿,他可以通过想象力体验跟这个人一模一样的感觉。因为世界的本质,人并不能观察得到,人所创造的股票,货币,对于不同金属赋予的价值,都不过是大家都承认的幻想而已。那么集体的幻想就是现实,个人的幻想就不能成为现实吗?如果说幻想不够现实,那么现实也是不够现实的。宅的群体,以虚拟人物作为自己的妻子和女朋友,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只要他们获得了这一种感觉,就能在新的水平线上进行思考。在他们对虚拟与现实,恋爱与婚姻的论证中,有一部分人获得了真知。不过与此同时,这种行为其实会导致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的膨胀和分化,产生某些问题。今后的著述会详细介绍这一问题。

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去实现这种感觉为什么重要。经济的模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把大多数人都捆绑在日常工作当中,这种捆绑贯彻他们的始终,而且这种体制把钱作为衡量的标杆,所有人都在追逐。男女都拜金,就掉入了这种陷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社会想推行的价值观,强化到每一个人身上。就好像认知到情结的不合理性可以化解情结一样,通过模拟获得巨额资产的感觉,也可以化解这一陷阱,从而得以从肤浅的竞争中跳出来,直接走上人性和神性的道路。

    Comments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