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Warrior 大战士 – 第四章 综合精神层面辅助 第二节 认识情结
我记得人脑console里也有一章是讲情结的,那时候我经常把情结与key stone放在一起说,不过其实情结(complex)这个概念与原型(archetype)很搭配,所以这部作品里再次介绍情结这个概念并且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对于读者来说,理解情结这个概念会非常有帮助。因为情结是左右人行为的主要元素,许多异常行为,都必然有背后的情结。
先从大问题着手,有些情结来源于集体潜意识,这种就比较难办,下面还会阐述来自于个人经历的情结,个人性情结不难解决,最多就是一些阴影和创伤,或者偶发的深刻记忆造成的。而来自集体潜意识的情结比较麻烦,集体潜意识比人的个人意识的范畴自然药大得多,所以吸引能量的强度会更强,我知道许多集体潜意识情结演变成疯子的例子。好在这类情况极其稀少演变成具有毁灭性的东西。至于比较正常的集体无意识情结,还是很多的,了解这类情结,可以纠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不会做过于偏激的行为,能更容易地保持理性。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有领袖情结,他小时候目睹过一个领袖,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更容易地变成一个追逐名利的人。如果一个人从小看了太多英雄电影,他可能会有英雄情结,喜欢耍威风,出风头。这时候很多读者可能开始想到美国的小朋友们,没错,美国的小朋友们更容易有这种个人英雄情结,这不是很典型的英雄情结,因为个人英雄情结更凸显集体的衰败和个人的突出,是自由主义的一种病态标识,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膨胀的余温。而中国人有没有典型情结呢,有的。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中国人,很难观察到自己的民族情结。中国的民族情结,在我看来是“权谋思想”。一个民族,能自我反省和批评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权谋情结,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提及,今后肯定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在封建的历史里,最常见两种人,一是有权力的人,二是被权力压迫的人。这两种人都已经逐步进入血液,变成了原型。官僚,帝王思想,控制欲,大男子主义在我看来都是权谋原型的变种。一个权谋原型极度膨胀的人,会从剥削他人上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因为他的人格已经被权谋所吞噬,他在扮演一个,有权利压迫别人的人。当他的行为与情结的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时候,他就产生了精神快感。
来自原型的情结,也有一些会演变成真正的精神病,比如母亲情结演变到最后,这个人会出现幻觉,把任何东西都理解成母性的符号语言。在荣格和弗洛伊德的书里能见到更多与宗教有关的原型,就像中国的封建一样,西方的中世纪也留下了许多强大的原型。比如荣格的治疗记录里就有一个被教皇原型吞噬了的人,他出现幻觉,他的神是太阳神,他觉得自己是太阳神的代表,而荣格和治疗师们是他的信徒。这些人被巨大和强大的原型所吞噬,找回自我的希望比较渺茫。认知治疗法告诉我们,在心理学方面,对某个东西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所以这些东西了解一下就好,认识原型性的情结更有帮助的是在人生决策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到底是在为情结服务还是在为自己服务。情结所制造的行为模式,可能对于事情进展毫无意义,但是对于个体来说,具有高隐蔽性的好感。
有个特别经典的故事,这故事起码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有个富商,小时候在卖水产的地方打工,浑身都是鱼的味道,路人看见他就躲着走,只有猫最喜欢跟着他,他觉得很丢脸,所以就算他已经是富翁了,他依然不喜欢猫。最简单的分析,就是说人的同年对人影响很大,再深入一点,就能看出,人的记忆往往会把许多元素捆绑在一起,比如他的屈辱历史,与猫捆绑在了一起。所以看到猫就容易让他联想到那段屈辱历史,就算他的表意识没有想到,潜意识也联想到了,所以在外的表现就是不喜欢猫。对问题的分析结束了,这就是一种情结。猫本身并没有错,他厌恶猫也没有错,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对未来做出判断的。NLP相信,经验是一个人的全部,经验决定了人会如何做出判断。在他的经验中,猫总是与羞辱和丢人的体验一同出现,所以他选择远离猫本质上又可以理解为一种趋利避害的表现,是非常公平的。
之前提到过人的集体无意识的个人化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俗语中的成长,成熟。成长之前,人对于某个东西没有认识,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经过观察,思考,对照,人得到了成长,得到了认识,从而能做出一些判断。成人与小孩的区别就在于成人具有更多经历,他经历越多,就越能够做判断。如果没有接触过某件事,就只能靠相似的东西来猜测,或者是瞎蒙。瞎蒙也是一种猜测,总之有了一个选择,才能持续进行 测试-操作-测试-存储的过程。在人初次接触某个事物的时候,或者是比较印象深刻的一次接触,也就是人脑console里提到的key stone时刻,人就有机会形成某些情结了。问题在于,这些印象深刻的时候,不一定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潜意识记住了这个契机,于是这个情结就牢牢刻在脑海里。
我听过一个非常典型的情结与行为模式相关联的案例是,一个小孩的父亲回家睡觉,压住了他的尺子,为了拿出尺子,他的父亲醒了,特别生气。他被吓到了。于是哪怕是长大以后,他也无意识地非常喜欢文具,喜欢买尺子并且摆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刚才那个例子说明了情结所造成的趋利避害效应和唤醒潜意识记忆的能力,这个例子则更加倾向于一种情结所带来的补偿效应。通过买尺子这种补偿动作,能带来安全感和补偿作用。因为如果到处都有尺子可以用,他当时就不需要去找那把尺子,造成事故。
这些情结有时候会制造具有破坏力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一个客户有过性骚扰经历,这让她再也不能相信男性,觉得男性都是粗鲁野蛮的。这会造成一些内部问题,通过解析梦我们发现了这个情结让她有了同性恋倾向,但是更深层次的意识和家庭教育又在尝试纠正这种倾向,这种情况尤其会出现在理性比较强的个体上,会造成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两个心理结构互相消耗,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能量浪费。而且从思维模式来看,一个人越相信某件事情,这件事情就越容易发生。她越是觉得男性是这样的,那她就会反复遇到这类男性,遇到的女性朋友也会有类似的经历,于是这个价值观变得一步步更加肯定,达到了不可动摇的信条地步,是非常有可能的。一切都由一次性骚扰起,使得她再也不能正常地恋爱,这样很明显是不值得的。
情结也属于一种心理结构,也会吸取心理能量,进行活动。如果有很多这些莫名其妙的情结在,就有大量的心理能被浪费,消除和化解某个情结,可以通过用本作里介绍的认知治疗法和重新架构来达到。